_dans huang

「第二大腦」的迷思

知識型網紅收割他人焦慮的手段很細微。

他們用「第二大腦」、「知識管理系統」這些時髦名詞來觸發你的FOMO,拎著美好承諾來拐你上當:「在資訊爆炸的時代,你不能沒有這套數位筆記系統!想要加速你的思考學習嗎?快來上我的付費課程吧!」

這些自稱生產力專家的人,總是說服你需要「更多」──更多書要讀、更好的數位筆記、更強的記憶力、更厲害的整理方法,當然最後一定會推銷他們的「獨家」工具和課程,說這就是你一直以來缺的那塊拼圖。

但事實是,好的思考並不仰賴「更多」,而是「更少」。網紅們不會這麼說,因為「更少」無利可圖。

「第二大腦」的潮流,往往變成數位囤積症。你花越多時間在打造完美的筆記系統,糾結應該下載哪套軟體、使用哪個插件、建立什麼標籤,就只會有越少時間去理解和思考你紀錄的內容。

你的Obsidian筆記整理得再漂亮,也不會讓思考能力自動變好。你只是用精密的筆記方式自娛、假裝有生產力,卻其實在逃避真正的思考工作。


真正的深度思考,是在腦袋裡跟點子摔角,而不是替筆記蓋一間漂亮倉庫。你需要的是有時間專注、問對的問題、跟困難的觀點耗在一起。

歷史上卓越的思想家,從亞里斯多德到愛因斯坦、從達爾文到費曼,他們既沒有、也不需要巧奪天工的筆記系統來想出偉大的點子。他們只用手邊最簡單的工具:筆記本、黑板、書頁空白處,或只是散步的時候一想再想。

同樣地,我們能做的很簡單:

如果你想要的是炫耀自己的筆記系統,那儘管去追逐最新最潮的筆記軟體和AI插件。但如果你是真的想要把事情想得更清楚、理解得更深入,那不如取消訂閱那些忙著拐你買課程的網紅,把時間花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:跟你的思想獨處。

有意識地鍛鍊你的「第一大腦」。你終究只擁有這一個。

#個人生活 #學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