_dans huang

自我提升的鴉片

喝酒抽煙被視為惡習,自我提升被謂為上進,但兩者一樣是自欺與逃避,差別只是大眾的指認。

逃避什麼呢?逃避現狀,逃避此時此刻,逃避自己內心的肅穆孤寂。

整個自我提升產業都建立在一個根本的矛盾上:有個不夠好的你需要修正,而負責修正的那個人,恰巧也是這個不夠好的你。

這如何可能?

當你凌晨五點起床冥想,讀《與成功有約》,把健身變成強迫症、書單當成贖罪券,你是真的在成長,還是在表演「成長」給自己看?

喝酒抽煙是攝取能短暫帶來慰藉的物質,自我提升則是吸食無法帶來根本轉變的心靈鴉片。一而再再而三,你蒐集更多的知識和方法,來得到「我有在變好」的暫時寬慰──這跟凌晨三點在被窩裡滑抖音的多巴胺成癮並無二致,但前者的虛妄徒勞卻沒人看見。

你並沒有在提升自己,你只是在提升自己的形象,只是非常喜歡「我是個積極進取認真向上的人」的自我認同。你用填滿的書架、健身房會員證、訂閱了一年份的冥想 App 來襯托自己有多好,跟買名牌沒兩樣。

自我提升成癮的症狀之一,是對失敗的美化。你被整個產業灌輸了「失敗是旅程的一部分」、「旅途就是目標」的觀念,心安理得地接受了「一輩子不斷努力、不斷練習、不斷修行,不必強求抵達終點」的謬論。

你甚至可能根本不知道幹嘛要提升自己,你只知道大家都說人應該持續「進步」、「變得更好」,無論「更好」到底是什麼意思,無論「更好」為你帶來多少自責、焦慮、永遠都還不夠的匱乏感。

「對,所以才要練習自我接納,擁抱自己的脆弱和不完美啊!」

是啊,彷彿這個已經承認自己又脆弱又不完美的你,能用某種超脫一切的方式「練習」接納你自己。但你不就只是每天對著鏡子和在心情日誌裡,無腦重複「我已經夠好了」這句咒語,祈禱自己有一天會被說服嗎?

對物質、金錢、或自我提升的依賴,都一樣是在追逐那個即將抵達的短暫慰藉。一旦抵達,你就會望向下一個令你心癢難耐的目標,即使是期待每天的二十分鐘冥想練習,也沒有不同──追逐永遠無法佔有的愉悅體驗,注定會是徒勞一場。

唯有當你不再用「提升」自虐,也不再用「接納」自欺,自由始成為可能。

#個人生活 #生命